近日,國際學術期刊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發(fā)表了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針對糖尿病治療藥物羅格列酮可導致體重增加這一副作用進行了相關研究,發(fā)現PPARγ在AgRP/NPY神經元中激活,AgRP表達增加是導致該副作用的主要原因。
PPARγ是臨床治療糖尿病開發(fā)糖尿病治療藥物的重要靶點,但靶向PPARγ開發(fā)的藥物羅格列酮存在促進食物攝取,增加體重等副作用。但目前對羅格列酮副作用的機制原因以及PPARγ在食欲方面的作用了解較少。為解決這些問題,研究人員選擇了西伯利亞倉鼠和C57BL/6小鼠作為模型進行了如下幾個方面的檢測:(1)腹腔注射羅格列酮(PPARγ激動劑)或GW9662(PPARγ拮抗劑)以及第三腦室注射羅格列酮或GW9662是如何影響西伯利亞倉鼠進食行為的;(2)饑餓狀態(tài)是否會促進西伯利亞倉鼠和C57BL/6小鼠AGRP和PPARγ mRNA表達;(3)腹腔注射羅格列酮能否增加AGRP和NPY表達;(4)腹腔注射PPARγ拮抗劑能夠阻斷饑餓誘導的AGRP和NPY表達增加;最終(5)通過腹腔注射的方法調節(jié)PPARγ表達能否影響血漿中gprelin的水平。
結果發(fā)現,通過第三腦室和腹腔注射羅格列酮會促進實驗動物的食物囤積行為,增加其攝食量,而在第三腦室注射PPARγ拮抗劑能夠改善這一行為,在兩部位注射拮抗劑均會抑制饑餓誘導的進食行為。研究人員通過觀察饑餓狀態(tài)下兩種實驗動物發(fā)現饑餓會誘導AgRP表達增加,同時伴隨下丘腦部位PPARγ在AgRP/NPY神經元細胞中的特異性表達增加,而羅格列酮會產生類似作用,通過PPARγ拮抗劑作用會抑制這一現象的發(fā)生。
因此,這項研究證明了PPARγ激活能夠促進動物囤積食物,增加攝食量,同時也說明饑餓誘導的AgRP/NPY增加或許是一個PPARγ依賴性過程,對于控制攝食行為具有重要作用。